有人说,赵构要是走马登基当皇帝,明末就有救了;也有人冷笑,明末那摊烂泥,换谁都扛不住。这两个观点激烈对撞:一边是为赵构喊话的粉丝,觉得他能屈能伸、的确善于保命和安天下,一边是吐槽崇祯冤枉忠良、自己作死不配被同情的愤青。问题是,明末和南宋的局面是“两回事”,一个是病入膏肓,一个虽丢了北方但还有机会。这么看,赵构真能逆天改命?事情真没那么简单,且听我慢慢剥开这层迷雾。
我们得回头看看两个人上位时的“原始分数”。赵构,是北宋国祚还算稳定,靖康之耻虽然惨,但经济、军队和士人还算靠谱,南逃后还能召集士人建国。而崇祯,摊开明朝家底,经济早破产,京畿和半壁江山已经处于崩溃边缘,兵饷告急、造反成风,即便想靠士大夫力挽狂澜,人心也早闹散了。老百姓的反应也能窥见一斑,南明时期的忠烈故事比比皆是,巩永固全家自焚、刘文炳祖孙投井,各路忠臣百姓纷纷以死殉国——大明气节虽足,但面对“吃不上饭”的现实,没几个人能真扛住。民间流传着一句话:“几百年江山一旦丢,都是老天爷不给面子”,其实倒不如说,大势已去才是真正的底色。
看上去,赵构一手收拾残局、稳定朝局,崇祯悲剧收场,好像谁强谁弱一目了然。可事情真的表面那么平静吗?其实,赵构虽然长期被诟病“风波亭冤杀岳飞”,但南逃后的宋朝,表面稳定,实则也是山雨欲来。手下大将一个个被削权,军事防线虽然维持了下来,但能撑多久?而崇祯的“刚烈”,虽赢得了百姓同情,却也让明朝步步退缩。反对声音也不小——有人说赵构只是会装孙子,一切都建立在“只要能活着,什么脸面顾不得”的哲学上。就像是路边老翁念叨的:人啊,丢了命连面子都带不走,何况九五之尊?但赵构就是靠脸皮厚换来了一片“苟”字天下,老百姓到底是喜欢英雄死,还是喜欢王朝活,这事没人敢说死。
话说回来,你以为赵构和崇祯只是“草包与能臣”的区别?那就打错算盘了。真相是,但凡是皇帝,无论“明君”还是“昏君”,做决断时都绕不过几个死结——你能不能用对人?你敢不敢甩掉包袱?最炸裂的反转是什么?魏忠贤,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太监,却在用人治国、财政收支和边防御敌上,实打实立过功。崇祯刚继位时轻轻松松一脚把魏忠贤送上断头台,结果呢?朝堂党争瞬间死灰复燃,财源断档,前线兵饷都快讨饭。反观赵构,最喜欢的就是“只要你对我有用,贪点也成”,张俊、岳飞、韩世忠这些人就是他看人下菜碟的本事。假如他来当明朝皇帝,八成不会动魏忠贤,甚至还会拉拢一波,筹够银子先发饷。一个是杀鸡儆猴干脆利落的“道德”皇帝,一个是什么都能吞下的“活命派”,你觉得哪个在乱世更值钱?
再说袁崇焕,明朝抗清名将,死法也跌破眼镜。赵构的手腕虽然冷酷,却不一根筋,他多半会让功过相抵,最差也就是“打入冷宫”,毕竟用错人除了脸上难看,对 empire 来说也是大事。比较起来,崇祯是典型的“亲力亲为”,凡事强出头,把所有希望和失望都绑在单一选项上,而赵构,嘴上说“天大地大,命最重要”,实际却懂得荒腔走板未必是王道,反而让“活下去”成了最大本事。李自成攻京时其实留下了议和的大门,这也是明朝最后一次摸奖的机会。崇祯光想着气节和脸面,直接错过了翻盘机遇。赵构要是在,其风格多半是先签了保存实力,伺机再说。历史上的三国鼎立,哪一个不是“山不转水转”?满清铁骑还在关外虎视眈眈,赵构利用敌对双方彼此牵制三足鼎立的场面并非没可能。这时候,老谋深算的保命之道反而成了最高级的皇帝操作。
表面上,议和、南逃、重新整顿,看起来赵构有不少翻身的筹码,但仔细想一想,南明的“特色”也是把双刃剑。明朝皇族多,南迁之后永远剪不断理还乱,大大小小的王爷各自为战。朱由崧、朱聿键、朱由榔三个人轮流上阵,谈不上谁是真正的“正统之主”,内斗起来比唱戏还热闹,外敌却趁虚而入。赵构南迁固然有了宋朝的经验,能用铁腕手段撑几年半壁江山,可是吴三桂这根“定海神针”倒向辽东,最终还是清军入关,天下易主。满清不是晚年的金国,他们正青春年少、元气十足,南明即便有赵构压阵也不见得就能苟到大吉大利。除此之外,南方艺精粮足、舆论倒向皇族,可只要武力拼不过北方铁骑,那点招牌撑不了多久。南明四帝“你打你的仗,我抢我的地”,百姓流离失所,谁还会在乎谁王谁霸?内忧外患之下,和解更像是奢侈品。赵构想发挥政治手腕其实处处掣肘,所谓的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”,在大时代洪流面前往往一不小心就沦为无力回天的草台班子。
有人说,赵构那叫皇帝的本事,崇祯顶多算个戏剧里的苦情角色。如果“厚黑学”能保住江山,那岳飞的烈骨、卢象昇、耿如杞的枉死,全都是过家家的把戏了?按这说法,干脆以后选皇帝只看谁更会表演,多用几次“诛心之术”,少杀点忠臣,王朝小日子就能过到白头偕老。这理论听着高大上,细想不过是“烂摊子少点事”,能骗得了一时,真遇到正儿八经的内外压力,敢问谁又能稳坐钓鱼台?别以为带着一身厚脸皮就能逃过天下大乱,苟着苟着,就只剩一地鸡毛。赵构算是会耍滑头,但天下兴亡真只靠能活下去?要真那么简单,朱元璋、李世民也该去学学“装孙子”之道,比谁会卧薪尝胆算了。说到底,崇祯固然是倒霉蛋,赵构未必更加高明。王朝的败亡,从来比人算计得更多。别为赵构的老谋深算唱赞歌,清场上的棋子都快下光了,还怕没有输家?
你觉得,整天抱怨“时运不济”的崇祯皇帝真的是被奸臣坑死的吗?如果让南宋那位“忍者神龟”赵构穿越来救场,他一通“厚黑学”苟延残喘就真能留得半壁江山?还是说,无论谁来,明末这锅烂粥注定是没救的?有人说历史是英雄创造的,有人却认命“天命难违”,你站哪一边?留言聊聊!
安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