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佩斯这个名字年轻人都不太知道,但看过央视春晚的老一辈都知道他。这个七十八岁的老头子搞了个电影叫《戏台》,从话剧改成电影花了十年时间,中间五个投资方撤资差点拍不下去。现在上映了豆瓣评分八点一,据说能挣五个亿。人民日报专门发文章夸他,说这就是好作品该有的样子。
陈佩斯早年和朱时茂合作小品火过,连续上过十一次春晚。九十年代因为和央视打官司退出春晚,网上一直传说被封杀。他自己后来说不是因为得罪人,就是觉得春晚越来越不行了,宁可不演也不凑合。这话说得挺硬气,现在想想他当初退出确实有道理。
《戏台》本来是话剧,在全国演了五百多场,场场都改细节。电影投资谈了好久没人愿意投,最后硬是自己想办法搞钱拍完的。片子里有个场景,演员被军阀逼着改剧本,愣是没改按原计划演出。这桥段其实是在影射他自己当年和央视掰手腕的事。
电影里骂得狠的不只是军阀,还有那些靠关系当明星的人。陈佩斯接受采访说,现在流量明星拍戏三天能拍完一部,他们这部电影光布景就折腾了大半年。投资方说太慢要撤,他就自己往里搭钱。后来片子上了口碑爆发,那些撤资的投资方现在肯定后悔。
人民日报的文章里说,这电影讲的是民国戏班的故事,但现在的创作者不也是被资本和流量牵着鼻子走吗?陈佩斯拍戏不找小鲜肉,全靠实力派演员,结果观众反而更买账。以前觉得这种老派人不讨喜,没想到最后真赢了。
片子上映后电影院两极分化严重,很多中老年人带着小孩去看,年轻人也去看了不少。有人说笑点少不好玩,还有人说看懂了才觉得厉害。陈佩斯在采访里说,戏拍好了观众自然会懂,没必要追着热点跑。
电影里有句台词让人印象深刻:“戏台倒了,戏魂还在。”现在电影院里放的这部电影,可能就是他对这句话的回答。拍了十年磨破嘴皮找钱,七十多岁还亲自上阵演出,这种人现在确实不多见了。
片尾字幕出来发现编剧导演演员都是他一个人,工作人员名单密密麻麻全是熟面孔。制片人说是他女儿,全程跟着跑前跑后。这种家庭工作室模式在现在看来有点另类,但偏偏做出了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。
网上现在有人说他是传统喜剧的最后坚守者,还有人说他死脑筋不懂变通。不管别人怎么看,电影票卖得好就是硬道理。拍了这么多年的戏,陈佩斯还是那个较真儿的老头子,改不了也不想改。
现在电影播完了,票也卖出去了,剩下的都是观众自己看的明白的事。
安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