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蔚来累计亏损超过1000亿,但我们的钱都亏在明处,资产负债表非常干净!”7月6日,蔚来创始人李斌站在合肥新桥二工厂的聚光灯下,面对近百位企业家和直播镜头,抛出了这个引发行业地震的宣言。
这位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代表人物解释,蔚来是全球唯一在三地上市的汽车企业,财务处理采用最严格标准——将累计600亿元的研发投入全部计为当期费用,而非分多年摊销。这意味着财报上的亏损额被放大,但每一分钱的去向都清晰可见。“我们的无形资产只有400万美元,亏在哪里一目了然。”李斌强调。
最新财报印证了他的说法:2025年第一季度蔚来营收120.3亿元,同比增长21.5%,但单季度净亏损高达68.91亿元。在“蔚小理”三巨头中,蔚来2024年研发投入达130.37亿元,远超理想的110.7亿和小鹏的64.57亿。当同行开始控制研发占比时,蔚来仍将19.8%的营收投入技术研发,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的2倍。
01 千亿亏损的“技术赎罪券”,李斌的豪赌逻辑
李斌的“明亏论”直指行业潜规则:传统车企常将研发投入资本化,分5-10年摊销,让财报看起来更健康;而蔚来选择了一次性“财务裸奔”。这相当于普通家庭装修花100万,不分摊十年,直接计入当月开销。这种看似自残的操作,成为李斌口中“财务透明”的证明。
但钱究竟烧在哪里?换电站被公认为头号“吞金兽”。全国1364座换电站每年运营成本高达15亿元,相当于每辆车增加3万元隐形成本。蔚来在2024年新增312座换电站,但单站日均服务仅35次,利用率不足50%,导致单站年均亏损超80万元。这种重资产模式被分析师称为“用亏损换用户体验”。
更深的赌注押在技术研发上。自研5nm智驾芯片“神玑NX9031”已搭载在ET9,宣称带来单车1万元降本7;NT3.0平台、900V高压架构等创新持续输血。但技术变现需要规模支撑——蔚来2024年22.2万辆的销量,不足比亚迪(427万辆)的5%,导致单车研发成本高达5.87万元,远超比亚迪的1.27万元。
当行业规模效应曲线清晰划定“年销30万辆是盈利起点”时,李斌却抛出反常识观点:“以蔚来体量现在赚钱才不正常!”他援引特斯拉成立16年才盈利的先例,将千亿亏损包装成技术攻坚的“赎罪券”。
02 财务透明背后的危险信号,盈利倒计时还剩多少?
“明亏”不等于安全。蔚来的资产负债表正拉响警报:
流动资产580亿,流动负债623亿,缺口扩大至43亿现金储备从452亿骤降至387亿,叠加每月12.4亿的现金消耗率摩根士丹利因此下调目标价,直指“现金流不可持续”
国资输血成为救命稻草。3月新增合肥国资委、安徽投资集团两家国资股东,注册资本增至82.57亿元。这延续了2024年9月安徽国资33亿增资的救援模式。地方政府对“换电网络”的战略价值背书,让蔚来获得喘息空间。
李斌将破局希望押在多品牌战略:6月交付数据显示,乐道(6400辆)、萤火虫(3932辆)合计贡献超41%销量。但乐道L60全年仅交付2.4万辆,不足目标5万辆的一半;萤火虫即将登陆欧洲直面大众ID.3竞争,前途未卜。
降本增效沦为残酷的生死时速。蔚来宣称通过平台化(座椅骨架复用降本10%)、数据接口统一(成本减半)、自研芯片(单车省1万)等手段实现BOM成本下降。但2024年整车毛利率仅12.8%,低于特斯拉的17.6%8,折射出效率短板。
03 新能源淘汰赛下半场,烧钱逻辑的终局审判
行业格局剧变让李斌的豪赌更显孤注一掷:
比亚迪、理想已实现稳定盈利,小鹏靠技术授权提升毛利率至14.3%华为智选车一季度扭亏,小米SU7首战告捷,科技企业改写竞争规则价格战白热化,70个品牌卷入混战,行业利润率压至4.3%
当技术军备竞赛导致全行业研发投入增速(36.8%)远超净利润增速(9.7%),蔚来19.8%的研发费用率已成沉重枷锁。李斌宣布“2025年第四季度实现盈利”的目标,实则是与死神赛跑:
技术转化效率:神玑芯片能否在“5566”车型普及降本?换电站盈亏线:利用率能否从47%提升至65%?新品牌放量:乐道L90、萤火虫能否突破10万辆生死线?
“透明亏损也是亏损”——网友的犀利评论点破核心矛盾。当李斌在直播中宣称“亏损一目了然”时,弹幕飘过:“要是雷总再帮带一下货就好了”,折射出公众对销量破局的期待。
蔚来新桥工厂的机械臂仍在高效运转,流水线上的ET9搭载着线控转向、900V高压架构等“黑科技”。这些用600亿研发经费浇灌的成果,能否在2025年寒冬前结出盈利果实?赌上1000亿的“明亏”逻辑,终将迎来终局审判。
当资本耐心耗尽,透明只是体面的墓志铭,现金流才是续命氧气。李斌的倒计时,已经开始读秒。
@华叔大视界,你怎么看?
#热点观察家#
安全炒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